赵大程
中国法律援助和司法行政英烈关爱救助基金会
理事长
主题演讲
人工智能赋能法治建设,助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8月2日,由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主办、法保网承办的“智汇西湖· AI法律科技赋能社会治理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中国法律援助和司法行政英烈关爱救助基金会理事长赵大程出席论坛并发表讲话,强调要高质量推进“人工智能+法律援助”,更好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赵大程在讲话中指出,本次论坛探讨利用人工智能助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对于加快人工智能供给端与社会治理需求端结合,有力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培育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他强调,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驱动下,人工智能正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治理。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人工智能同社会治理结合”、“运用人工智能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指示精神。人工智能在赋能社会治理决策优化、公共服务提升、安全保障和基层治理创新方面潜力巨大。建设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推进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大“人工智能+法律援助”结合力度,增强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切实提升工作质效,为保护困难群众权益、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注入新动能。
赵大程具体阐述了“人工智能+法律援助”的四大作用:
丰富援助模式:实现法律援助从咨询到结案全流程“预约办”、“在线办”、“掌上办”,方便群众。
强化援助管理:实现从申请到补贴发放的全过程线上动态监督,以及诚信评价、队伍建设、数据统计等业务管理,提升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
提升援助效率: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实现法律知识学习、咨询、事务办理、矛盾调解线上化,让基层群众享受更快捷高效的服务。
扩大援助覆盖面:利用线上优势解决地域难题,为偏远地区和法律服务资源薄弱地区提供快速响应、精准对接、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服务,支撑法治社会、法治乡村建设。
赵大程介绍了中国法律援助和司法行政英烈关爱救助基金会的实践探索。基金会已向北京、辽宁、内蒙古等地捐赠27台智能法律援助机器人,集多种技术于一体,提供法律咨询、文书样本、结果预判和远程律师连线等服务,有效提升了受赠单位的服务能力。今年初,基金会还组织研发了覆盖全流程的案件管理平台,并设计小程序,极大方便了群众申请和志愿者办案。
赵大程表示,2025年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也是基金会推动“四个工程”全面见效的关键一年。基金会将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持续深化“人工智能+法律援助”实践,加强政治建设,推动务实创新,努力建设成为助力政府责任落实和专业实施服务的机构,更好服务保障困难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安全稳定,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本次论坛的举办,为探索人工智能在法律服务和社会治理领域的深度应用搭建了交流平台,将有力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和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
配资论坛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